2018年8月31日 星期五

嘿,我認得你。不要擔心,我不會說出去的:《我的家庭真美滿》《她的錯誤教育》


同週看了酷兒影展的《我的家庭真美滿》 (L’ Animale)以及《她的錯誤教育》 (The Miseducation of Cameron Post),其中有些不同著重的細膩之處。《我的家庭真美滿》從一個總和小流氓玩在一塊的女生Mati,與在超市打工、敢怒敢言的女孩Carla相遇後,和好友感情產生了變化。更將觀眾視線移向Mati父母各自的煩惱以及掙扎,呈現每個人都被隔絕在彼岸、觸手不及的強烈孤獨感。


「嘿,我認得你。不要擔心,我不會說出去的。」

Mati的爸爸在一次工作中無意間被曾在匿名同志聊天室相遇的陌生人認出,他邀請他參加派對,舉止親暱得如此熟悉。然而當他到達派對現場,卻發現自己顯得格格不入。任何群體都是小型社會縮影,他就像那令人尷尬的灰色地帶,無法言明。光著身子,他看著彼岸燈火搖曳。音樂聲應該很大,卻因為隔了一段距離而有了些微時差。此時此刻,好像終於能夠認清自己,卻又彷彿徹底迷失。


《她的錯誤教育》則是描繪Cami被送往矯正機構「上帝有約」後,與一群同樣有同性戀傾向的青少年同住共學,身上背負親人的龐大期待,相信他們總有一天會改變。然而每個孩子其實都心知肚明,喜歡就是喜歡,無論怎麼樣的思想箝制、集中管理,再多的圍圈告解自己罪孽深重,也都是自欺欺人而已。

牧師在白紙畫上冰山與小船,告訴他們對於同性的傾慕只是表面現象,只要能夠解決深埋在水面下的潛藏因素,就能夠徹底改頭換面。為了增加可信度他說,「我自己也曾和你們一樣迷惘,但後來我改變了」沒有比這更合理的選擇。他們被要求在自己的冰山圖填上種種導致他們「同性情愫」的理由:渴望父親關懷、太頻繁與母親從事家務、迷戀運動...等等,而Cami卻總是找不到該寫什麼。當牧師與其他孩子因為她總是沉默不語而惱怒,指責她不懂得反省,卻沒想過或許是因為她從不認為自己有錯。急著為自己不了解的行為或現象安上罪名,對於未知的恐懼只會日益增強,最終吞噬理智,使我們成為愚昧的人。


「他們教我們無時無刻恨自己,這樣難道不算是心靈創傷?」

在人人熟睡的深夜裡,Mati的流氓朋友們找到了Carla的住處,打破玻璃驚醒熟睡的她們。最後Mati牽著Carla,頭也不回地奔向樹林的幽暗。而Cami也和好友們從機構逃出,翻過山頭後,搭了便車往遠方去。

本文同步刊載於411 b
圖片來源:imdb

《范保德》:不夠瀟灑的鐵漢深情

劇照提供:鏡像電影


「總有人要留下來顧家,我也顧過。」

有句老到不行的話是這樣說的: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人從出生就被困進這個名為血脈的循環中,無法逃脫,彷彿飛蛾撲火那樣身不由己。命運主宰著一切,而自由意志並不存在。這是一個兒子追尋父親身影的故事,兒子有天成了父親,而父親也曾是兒子。

生而為人的意義到底為何?

從前陣子再度上映的《命帶追逐》中可以發現,導演對於「命」的描繪。古今中外舉凡牽涉到命運都帶點神秘色彩:星座、塔羅、卜卦、手相等等,光怪陸離的各式傳言代表了人類對於掌握命運的執著及貪婪;也或許是對於未知的恐懼,讓人們在面對命運時顯得愚蠢而卑微。一個人的出生與死亡,究竟會不會對世界造成變化?范保德以「被扔進鉛筆盒最後又被撿走的鉛筆」比喻生不由己而被動的生命狀態,如果鉛筆盒是這世界,對它來說在鉛筆被扔進去之前跟被撿走之後,到底有沒有差別?

生命是由出生逐漸邁向死亡的過程,開頭與結尾都是確定的,而這看似簡單的射線,卻因為個體差異以及與其他生命相遇的過程產生了千千萬萬種可能。《范保德》刻意將幾位氣質、外型相近的演員擺在一起,呈現老中青三代生命歷程中重複循環的異同。若以宏觀的角度而言,也許人類的進程從未前進或退後,個體的綻放衰老卻是獨一無二。特別喜歡范保德在天井澆花的一幕,聽著水慢慢滲進土壤,滴滴答答自成規律,那刻彷彿永遠靜止,萬事萬物卻無一不正在流逝。最後,當香港人Newman來到水電行,到了剛澆過水的小天井,聽見了相同的頻率。就像未來將循著軌跡發生,彷彿過去從未離開。

「每一個今天來到世界的嬰孩/張大了眼睛摸索著一個真心的關懷/每一個來到世界的生命在期待/因為我們改變的世界將是她們的未來」(未來的主人翁,羅大佑)

年輕范保德在旅店櫃檯聽著羅大佑唱那12遍「飄來飄去…就這麼飄來飄去…」,戴著護目鏡抽菸說怕薰到眼睛,是還年輕的小子裝酷。即將六十的他,一個人坐在地下室仍戴上護目鏡,對於自己年少故作姿態的愚蠢啞然失笑。過了這麼多年後,曾嘗試離開的都回來了,而出發與留下也正是同一件事,像是那支被扔來扔去的鉛筆。又或者我們可以是一粒被丟進油鍋的辣椒,使油不再是原本的油,辣椒也有所不同。

本文同步刊載於411 b

2020亞洲電影觀察團觀影筆記

 (編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