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4日 星期一

勞工影展「換民主進入公司」

本屆勞工影展共有四個主題,「我們一起分大餅」、「打破金蛋神話」、「看不見的職災」、「被劃掉的工人」,而這次觀賞了其中的三部影片:二十分、高山上的茶園、向下沉淪,以下將分別介紹。



【二十分 Twenty Minutes】
經營保麗龍回收工廠的高大哥,因為設備還尚未純熟,每隔二十分鐘就要立刻放下手邊正在進行的,確認機器有沒有異樣。即使是吃飯、睡覺、刷牙等等日常不過的行為,也都被平均分配為每二十分鐘一個單位,輕易的被中斷而顯得輕淺,但那日積月累的疲累卻像墨一般深深刻進他的每道皺紋。



【高山上的茶園 Tea Land】
在小小的工寮裡裝了超過十床棉被,過多的餐具及日用品,還有那些堆在流理台上的食材,那麼多的蛛絲馬跡讓追查的員警懷疑這裡住了許多非法的移工。而同時他們蹲在茶園裡,試著摒住呼吸,祈禱著不要被發現。茶園主與組長每個人心中各懷鬼胎,有人求的是錢、有人想要自由,但他們每個人最深層的念想不過就是想回家。



【向下沉淪 Sink】
米奇將原本住在安養院的父親接回家裡同住,因為私人企業化經營導致的費用調漲讓他吃不消,同時他又被工廠解雇、正勒戒中的兒子在街上買毒品被抓包...各種令人崩潰抓狂的挫折接二連三發生。原以為經歷了這麼多之後,結局會以米奇失控自我毀滅作結,觀影結束後才發現這其實是部相當溫馨的電影。

「重要的不是從哪裡來,而是要往哪裡去。」

當我們太執著於對生活的追求,有時會迷失在現實的限制與永遠無法達成的理想之間,對一切感到無力,以致放棄了所堅持的。想分享我印象很深的一幕,米奇與從事走私的好友在辦公室喝咖啡,他忍不住稱讚,這咖啡真好喝,是什麼豆子?以當下來看難免會感到匪夷所思,一個連生活都有困難的人,哪裡來的心思顧到咖啡?

而當他終於有了收入之後,他買了那台咖啡機,還有父親喜歡的玉米片。米奇一口接一口喝著剛沖好的熱咖啡,父親一邊聽著牛奶倒進瓷碗慢慢滲進玉米片的濕濡聲。這樣一個平凡無奇的早晨,卻帶給他們無法取代的快樂。

本文同步刊載於411 B 
圖片來源:2018勞工影展

2018年9月16日 星期日

拿回自己真正的姓名:《被監禁的女人 A Woman Captured》




每個人的名字都是特殊的符碼,簡單兩三字隱含了許多含意與潛台詞:父母對你的期望、也或許是命中匱乏的元素要由名字補足。名字是人們出生到世上的第一張標籤(先不論母親生下你時的病房號碼及育嬰室位置),同時也是自我介紹時第一串接在「我是…」後面的詞彙,更是在茫茫汪洋中能夠使自己不至迷失的一組座標。有些人將會以此名被歷史永遠歌頌,也當然會有人終其一生只以數字或是假名為代號與世界拼搏。

以中文命名規則來說,相同讀音不同字形字義的可能性高且容易混淆,叫錯、記錯、寫錯事常有的事。在團體中流動的往往是綽號,簡單好記只是其中的理由之一,舉凡共同回憶、個人特色、或是糗事,這些與你有關的一切形塑了你的另個稱呼。

回到本片主角Marish,是一個由主人Eta給予的名字,代表的是身分,以及權力的不對等。就像動畫《神隱少女》中少女千尋成為小千的過程,必須被迫丟失一些堅持以及自我,才能成為與原生自我(或是自由人)不同的奴隸。不合理的是,Marish並沒有從她負責的家務勞動中得到實質金錢收入,反而還要繳交在工廠上班賺的薪水,被迫簽下背負債務的終身合約,而雇主只提供食宿及菸草。

這部片紀錄了Marish被現代奴隸制所困多年的生活,當導演問為何她不離開這裡,她說她「無處可去,而且沒有人能夠幫助她」。

孩子的雙眼是最純真也最誠實的訊息轉譯,當他們問她:「妳怎麼不到床上睡呢?」她一臉倦容,不知該怎麼解釋這個荒謬的規定時,孩子說:「是人就該睡在床上,難道妳不是人類,是馬之類的動物嗎?」嘻嘻哈哈地邊笑邊說。我想這絕對無心的言論,對她的悲苦下了再清晰不過的註解。

Marish離開後告訴導演,她真正的名字是Edith,暌違二十年拿回這良久無人稱呼的詞彙,以全新面貌到遠方生活。片中後半的每個微笑,都沒有之前的膽戰心驚或是疲倦,只是自由快樂如此而已。

本文同步刊載於411 B
圖片來源:IMDB

2018年9月8日 星期六

《明天,最後一天》:生死如花,盛衰相依



當我們試著探討死亡、想像那一瞬間是否會有苦痛、或者描繪死後的世界,倒不如說是在討論人生。生死二字看似相反,卻是依存彼此的生命現象,如最盛放的生往往與極端的凋敗同時存在。

「蜉蝣一生,浮生一日。」

《明天,最後一天》平淡而毫不張揚地著墨周圍的人們:妻子、弟弟、女兒、朋友、前女友、甚至是競爭對手,面對他人死亡的反應。例如事件的背景與成因,意外發生的前一秒,或是任何漫不經心的呼吸,那些被我們忽視的細節及揮霍的瞬間,都有人正在經歷死亡。而這很正常。

人們在算命攤前焦急問著財位、翻破報紙星座專欄想知道今日幸運色、或是不斷用塔羅牌算著真命天子何時出現,這些試圖參透命運(甚至改寫命運)的行為,最終還是對於下個街角的無常束手無策。

學生時代值日生總會在黑板寫上「距離大考___天」,以倒數紀日讓自己隨時處於緊繃的備戰狀態,我想我們都經歷過,但長大後卻不會以這樣的方式過每一天。因為沒有人知道生命將於何時、於何處終結,若是每天都準備好了要死卻總是落空,應該會被太用力過活的反作用力逼瘋吧。

「你覺得死亡是好是壞?」
「重要的是在死之前的人生是好是壞。」

死者永遠沒有機會參加自己的葬禮,儀式對於生者的意義遠大於死亡本身。對仍活著的人而言,死亡並非意味著終結,而是讓你我生命交纏或輕或重的轉捩點。片中穿插六段短片及訪談,有孩子聽到「死」字大哭起來,也有超過百歲的老者面對妻兒皆逝的慨嘆,以呼吸及碼錶滴答聲暗示生死如同條線的兩端,多一口呼吸也不過是朝向倒數的那端多接近些。

本文同步刊載於411b
圖片來源:IMDB

2020亞洲電影觀察團觀影筆記

 (編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