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8日 星期六

《明天,最後一天》:生死如花,盛衰相依



當我們試著探討死亡、想像那一瞬間是否會有苦痛、或者描繪死後的世界,倒不如說是在討論人生。生死二字看似相反,卻是依存彼此的生命現象,如最盛放的生往往與極端的凋敗同時存在。

「蜉蝣一生,浮生一日。」

《明天,最後一天》平淡而毫不張揚地著墨周圍的人們:妻子、弟弟、女兒、朋友、前女友、甚至是競爭對手,面對他人死亡的反應。例如事件的背景與成因,意外發生的前一秒,或是任何漫不經心的呼吸,那些被我們忽視的細節及揮霍的瞬間,都有人正在經歷死亡。而這很正常。

人們在算命攤前焦急問著財位、翻破報紙星座專欄想知道今日幸運色、或是不斷用塔羅牌算著真命天子何時出現,這些試圖參透命運(甚至改寫命運)的行為,最終還是對於下個街角的無常束手無策。

學生時代值日生總會在黑板寫上「距離大考___天」,以倒數紀日讓自己隨時處於緊繃的備戰狀態,我想我們都經歷過,但長大後卻不會以這樣的方式過每一天。因為沒有人知道生命將於何時、於何處終結,若是每天都準備好了要死卻總是落空,應該會被太用力過活的反作用力逼瘋吧。

「你覺得死亡是好是壞?」
「重要的是在死之前的人生是好是壞。」

死者永遠沒有機會參加自己的葬禮,儀式對於生者的意義遠大於死亡本身。對仍活著的人而言,死亡並非意味著終結,而是讓你我生命交纏或輕或重的轉捩點。片中穿插六段短片及訪談,有孩子聽到「死」字大哭起來,也有超過百歲的老者面對妻兒皆逝的慨嘆,以呼吸及碼錶滴答聲暗示生死如同條線的兩端,多一口呼吸也不過是朝向倒數的那端多接近些。

本文同步刊載於411b
圖片來源:IMD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020亞洲電影觀察團觀影筆記

 (編輯中)